好書推薦【敦煌世界繪本節-全面五折】


Hi, this is Sandy. 我是采聿老師,「聽故事學英文」Podcast的主持人,當了10年的兒童英文故事雜誌主編&有聲故事製作。

童年的講故事回憶

我的爸爸是個生活極度規律的人。他會在固定的時間、固定的地點、用同樣的姿勢讀著同樣類型的書,十年如一日。早上坐餐桌讀報紙,晚上坐沙發讀歷史相關的書,每到週末就端正地坐在書桌前翻開大家說英語、準時收聽廣播學英文。書桌檯燈照亮下的爸爸,好像處在另一個小宇宙中。

我的媽媽雖然沒有拿起書唸給我聽,但常常跟我講她的童年生活。說阿嬤以前自己養兔子、殺兔煮兔肉的恐怖故事;還有我的阿祖如何不識半個漢字,卻能拼讀羅馬拼音唸台語聖經,因為用羅馬拼音寫信給身在兵營的大孫,被長官誤以為是共軍的密碼暗號;還跟我說她弟小時候調皮的事蹟,吃了一大桶醃漬葡萄醉倒在樓梯邊,搗蛋被我阿公吊起來開扁。

我是在長老教會長大的孩子,每個禮拜天去教會,主日學老師都會講好多的聖經故事。

於是,那些講故事的美好經驗就這樣默默地、悄悄地、沒有刻意地,深入在每個生活細節裡面。

我覺得習慣、興趣、價值觀都是從生活小細節中培養出來的,在不經意之中,一點一滴滲透進入小孩的生命中。現在仔細回憶起來,小時候很多美好的記憶、腦海中的相片,常常都跟講故事或書本相關,而伴隨著這些記憶最美好的部分:都是跟爸爸媽媽一起渡過的。

我成為母親後,跟孩子從5個月大就開始共讀,到現在超過七年的時間,每天晚上都還是要一起唸本故事。睡前講故事已經成為我家一件神聖不可侵犯的重要儀式,也是親子分享的重要親密時光。

怎麼挑英文書?

我知道很多朋友都是跟著部落客,或是網紅媽媽團購買書。其實也沒有什麼不好,只是別人喜歡的,不一定適合自己和孩子。而且網紅介紹的書常常都是出版社已經挑過的重點曝光書單。完全盲目地跟著別人買,久而久之大家的書櫃都長得差不多,就失去了個人的多元和獨特性了,很可惜。

當然,如果家長對自己的英文沒有信心,參考他人介紹來選書還是一個很棒的方式!但我也鼓勵家長可以多多帶著孩子到實體書店支持一下,翻翻書架上的書,相信自己的直覺,雖然偶爾會踩雷,但是也常常會挑到網路上從來沒有人介紹過、意想不到的優秀好書!

雖然我的工作是錄Podcast給孩子講故事,但是「爸媽親自為小孩講故事」這件事還是無可取代!鼓勵每個家庭都建立親子共讀的親密時光。孩子幼小的時候,我選書的原則很簡單:

  • 第一:插圖有美感
  • 第二:互動性高
  • 第三:搞笑&幽默
  • 常加上私心的第四點:要肉麻,可以讓我跟孩子又親又抱的書。

不過隨著孩子長大,國小以上的學生應該開始會有特別的偏好類型,而且也有能力獨立閱讀,我建議可以讓孩子自己挑書,家長不要強迫孩子一定要讀什麼類型。當然廣泛閱讀、不要有閱讀偏食症是比較好的,但是我們想想大人自己也有有喜歡的偏好,我們應該容許孩子也可以擁有自己的興趣。

畢竟:「愛閱讀」這件事情才是重點,不要為了堅持要「讀什麼」、「讀多久」、「怎麼讀」而抹煞孩子對閱讀的熱情,造成親子間的緊張。


哪裡有優惠的英文繪本?

我如果已經知道要買哪本書,我會在網路買。但我也很喜歡逛實體書店,沒有預設書目,直接在書架上翻閱、靠直覺選書。

這次敦煌世界繪本節,有按照年紀和功能製作推薦書單。

三歲以下的幼兒,可以選擇圖多、文字少,能動手操作的遊戲書、翻翻書。我最喜歡買正方形的硬頁書,大小剛好,又不容易被撕壞。這類型的書互動性比較高,有些機關可以翻動,容易引起孩子注意。況且三歲以下的幼兒根本不在乎讀了什麼,或是學了什麼,最重點的事情讓家長和孩子一起擁有一段親密的、彼此專注的時光,培養閱讀嗜好。家有幼兒的朋友可以朝這個方向去挑:

【0~6歲幼幼啟蒙書單】這裡走

不過因為我的小孩已經是小學生了,家裡不再添購幼幼書,所以今年選了幾本比較進階的繪本給孩子自己獨立閱讀,當然這些書也都可以當作跟國小生進行親子共讀使用。


英文繪本書單推薦

這本書是台灣作家蔡秀敏老師的作品,中文書名是「沒關係」,現在已經被翻成英文紅到國際去了!真是太棒了~台灣真的有非常多優秀的插畫者和作者,值得支持!

這本書描述的是畫畫的過程,孩子畫錯了,媽媽溫暖鼓勵孩子的對話。蔡秀敏老師的孩子小時候常常會因為一張圖畫壞了,就把紙丟在旁邊,不過她覺得畫錯了還是可以發揮創意改造,重新創作。於是這樣親子之間的遊戲和對話就給她一個靈感,創作出這本書。

本來想畫直線,但畫歪了。It’s okay! 把彎曲的線變成一條鯨魚!
本來想畫波浪,但畫太擠了。It’s okay! 把線條變成公雞的雞冠!
本來想畫小圓,但不小心畫太大了。It’s okay! 把圓圈變成熊熊!

有些年幼的孩子會有一些莫名的堅持和執著(比如我的小孩),要是事情沒有如他預期的發展,就會發脾氣,有點control freak的感覺!不過這都是孩子正常的發展過程,這本書告訴孩子要是事情沒有如預期進行也不用慌張或沮喪,我們可以隨時發揮創意、彈性調整,或許會有意想不到更美好的結果呢!

這本書也很適合幼兒園老師帶領班級使用,邊講故事邊學習形狀的英文名字、並且實際用紙筆去畫線條、進一步創作成複雜的圖片。或是也可以發揮創意,用黏土或其他材料去創作藝術和畫作。

這個故事是從一個哈欠開始的。哈欠好像有傳染力,傳到不同的國家,連極地的北極熊、太陽下的大象、甚至整個星球和宇宙都被傳染打起了哈欠!

通常睡前讀物我不喜歡講太刺激、或太容易令人興奮的書,特別是四歲以下的寶貝,很容易過度興奮… 明明睡前講故事是為了安定神經,但是每次爸爸負責講的話,他都會挑一些很誇張的,讓小孩反而睡不著,我就會需要再選一本安靜的書去「收拾殘局」XD

我可能就會挑一本適合睡覺的故事。這類的書有滿多的,都有一種特別的頻率、反覆地跟孩子一起念 YAWN,假裝打哈欠,就可以讓寶貝靜下心來乖乖去睡覺。

在熟悉的童話裡大野狼通常都是大壞蛋,可是在這本書裡面竟然出現一個比他還可怕的狠角色,大野狼耍壞耍不起來,只好當起善心人士,幫忙其他小動物去對付那個比他還壞的壞蛋。結局滿溫馨的~

我最近我的小孩除了喜歡搞笑、超級英雄之類的,也偏好non-fiction(非虛構類型),像是自然科普、很酷的動物知識或是厲害的偉人事蹟等等。像這本雖然講的是一篇虛構的故事,但透過一家人尋找神秘雲豹的旅程,帶出自然生態、動物保育、環境保護、垃圾問題… 等真實世界的議題,也加入跟地理、動物相關的non-fiction真實資訊。

雖然文字比較難、字型也比較小,年幼的孩子無法獨立閱讀,但是因為圖片有非常中得注意的細節,大人可以不要照著書念,用自己的話講解給孩子聽,也能同時跟孩子聊聊生態保育的議題喔。

世界上有很多動物的存在都令人匪夷所思,彷彿他們沒用到就算消失也無所謂… 不過,真的是這樣嗎?

這是一本古怪動物百科,書名應該是「世界上最Wonderful的動物」但是作者故意把wonderful劃掉,改成「pointless 無用的、沒用的、沒有意義的」。介紹各式各樣好像活著很沒意義,但其實身懷絕技又超級酷的特殊生物!像是:

  • 一受到驚嚇就會立馬昏倒的「昏倒羊」
  • 長得像一坨史萊姆的「水滴魚」
  • 看起來很像毛被拔光的「裸鼴鼠」
  • 長得超像從卡通裡面走出來,擁有不老容顏的「六角恐龍」(墨西哥鈍口螈)
  • 沒有腦又沒有心的「水母」
  • 海中獨角獸「獨角鯨魚」
  • 英文名字被稱為粉紅仙女的「粉毛犰狳」

是不是光聽這些動物的名字,就很想一探究竟呢?人都是好奇的,尤其是對於稀奇古怪的生物,可以激發他們對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興趣。如果平常喜歡聽我在Podcast講的「動物冷知識 Animal Fun Facts」系列的小朋友,應該都會覺得有趣喔!

孩子大班之後,開始有各種複雜的情緒感受,也越來越能深入溝通一些比較抽象的事情了。我也會選擇一些跟情緒、價值觀相關的書,其實關乎的就是兒童的哲學問題,也能讓孩子學習思考。

不過這本書一開始吸引我的並不是因為主題,而是封面鮮豔的螢光粉紅色設計,還有我最喜歡粉紅色+黃配色!

關於幸福,英文能夠對應的字我會想到「happiness快樂」。例如我們在婚禮上會祝新人婚姻幸福,英文就會用說Happy Marriage~

故事始於一句問句:「你在尋找幸福嗎?」書中把幸福擬人化,好像是一個朋友一樣,讓小朋友追著幸福跑,認識幸福的各種偽裝模樣。書中最後的總結,引導孩子回到自己身上:幸福一直都在身邊沒有離開,而且「Happiness begins with you 幸福從自己開始」。我覺得滿溫馨的~


這次世界繪本節帶給我感觸最多的繪本

這本書講的是失去,面對親人離世時心中的風暴。

我覺得台灣人傳統的觀念裡面,對於死亡這個話題是不太能夠面對的。在我童年的印象中,對於父親好像有一些禁忌的話題是不能提起、也無法開放輕鬆地討論:其中一個話題就是死亡。

我記得幾年前,身邊有一個教會的好朋友因為車禍過世,要舉辦告別式。當時我兩個孩子老大才中班、老二未滿一歲,要去參加告別式的時候長輩就叫我不要帶著孩子去現場。我能夠理解在那樣的場合,萬一孩子哭鬧、或是在現場跑跳嬉戲是很不適合的,但是我知道自己的孩子是有分寸的,而且萬一孩子真的控制不住,當場其實外面是有空地可以避開,離開到別的地方不會去打擾到告別式。

於是我胸前背一個、牽著大班的孩子一起去參加告別式。其中一個原因是,那位過世的弟兄是我們的好朋友,我希望全家可以一起去思念他、去回想他的模樣、他做過的事情、他的善良和美好,更去安慰遺族的心。我也覺得孩子從小以正面的態度面對生死是很重要的,全然沒有需要避諱。其實,孩子是懂得面對各種場合,也能同理這些傷心不捨的大人留下的淚水,保持尊重的心。

我想讓孩子知道,傷心的情緒是可以被接納的,死亡是可以討論的,淚水是可以釋放出來的,都不需要隱藏。

在這本書中,男孩Arlo的阿嬤去世後,他的悲傷逐漸在一個玻璃罐子裡形成一陀黑壓壓的烏雲。Arlo的負面情緒沒有出口,於是那些傷心、疑惑、不捨的感覺,逐漸在心中成為壓抑的風暴、形成閃電、還有住著黑壓壓水母的洶湧大海。

有一天Arlo再也受不了,因為罐子裡壓力太大了,於是他把罐子砸碎,一場狂風暴雨從玻璃罐湧出,拍打著巨浪的大海幾乎要把Arlo給淹沒。後來,慢慢地,風暴逐漸消散。

風平浪靜之後,Arlo坐在雨後天晴的一艘小船上看著遠方,他彷彿看到奶奶坐在一艘裝滿點心和美麗花朵的小船上對著他送飛吻,逐漸遠去。Arlo的心情得到釋放,因為他知道奶奶去到一個很美麗的地方了。

在這之後,Arlo對媽媽訴說他的惡夢,媽媽説了一句話 “Everything we keep bottled up inside always finds a way of coming out."(所有我們壓塞進罐子裡的都會想辦法出來。)我覺得說的是要「擁抱並談論負面情趣」,不要去壓抑在心中。

我印象中小時候心情不好時,我的美國老師都會問我:「Would you like to talk about it? 你想聊聊嗎?」很多老師也都會鼓勵小孩,要是心中有恐懼或傷心 Go talk to someone you trust, and it will make you feel better…. 但這些話我從來沒有從台灣的長輩或台灣的教育體制中接收過。可能是文化的差異,我們心情不好的時候都會隱藏在心中,自己想辦法消化,期待烏雲隨著時間自動煙消雲散。但其實那只會像這個故事的Arlo一樣,將烏雲裝進玻璃罐子裡慢慢形成巨大的風暴,而這些壓抑的情緒總有一天會裝不下、會找到方法傾瀉而出。

我很能理解這種壓抑的感受,因為我就是這樣長大的~~所以現在當了媽媽,也很努力學著跟孩子一起調整。所以這本書滿不只推薦給小學以上英文程度佳的孩子,也很適合大人重新思考自己面對負面情緒的處理態度,還可以有機會跟孩子討論生死議題。


以上介紹的幾本不過是書展上萬冊精選英文繪本中的其中幾本。【敦煌世界繪本節】網羅來自世界各地的繪本,有幼幼啟蒙操作書、互動遊戲書、自然科普、溫馨幽默、世界文化等,上萬冊多元的英文繪本,真的不怕找不到孩子的愛書,每本書數量有限,快趁剛開展時搶購!敦煌書局門市及網路同步展售中。

發表留言

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

WordPress.com 標誌

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com 帳號。 登出 /  變更 )

Facebook照片

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 登出 /  變更 )

連結到 %s